【 字号 大 中 小】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12-17
新蔡杨庄户,地处河南与安徽的交界处。这里,有一座明代的马大桥闻名豫皖两省;这里有一台“扁担戏”唱红豫皖乡村;这里有一生态园,四季水果“闹活”豫皖市场;这里有一秸秆碳化厂,改善着豫皖两省边界乡村的生活环境。下面,就跟着小编来河南新蔡县杨庄户乡走一走、看一看。
马大桥的传说
在新蔡县杨庄户乡马营村西南约700米的小草河(当地俗称马大港)上,横跨着一座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拱桥,长约15米,宽约4米,整个桥体为条状青石砌筑而成,桥拱净跨约6米,拱高约2.5米。石块丝丝相扣,临水一面呈弧形,工艺相当精良。
据传,桥体北南两侧原先嵌有石雕的龙头和龙尾,取飞龙托桥之意。水满河平之际,似游龙戏水,颇具情趣。新蔡县文物管理所根据该桥构筑特点,结合当地村民所述,初步推断为明朝所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新蔡县志》记载,城东有一座古桥,名为马家桥,建造者为马全。可惜历史久远,史料语焉不详,碑文、石刻皆失,具体情况无从考证。当地居民指认马家桥就是马大桥,关于马大桥的传说则似乎人人耳熟能详。也许是因为口口相传,以讹传讹,多个版本并行。在当地流传较广的有两个版本。
据说,很久以前这儿并没有桥,只有几只小船摆渡往来行人,有一天一条青龙腾云驾雾前来作恶,掀起的狂风刮得房倒树折,暴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洪水淹没了村庄,淹死了庄稼,村民死的死,逃的逃,叫苦连天。村中一个叫马大的年轻人,身强力壮,有一身的好武艺,爱打抱不平,他眼看这条恶龙横行乡里,搅得民不聊生,决心制服恶龙。他趁恶龙化作巨蟒窜进村庄吃人的时机,掂起一把铡刀追了上去,巨蟒窜回河里变回原形,卷起冲天水柱,张牙舞爪向他扑来,马大沉着应战,瞅准时机一跃跨上龙背,和恶龙厮打起来。恶龙又气又急,一会钻进水里,一会窜出水面,腾身甩尾,试图从马大胯下脱身。马大牢牢骑在恶龙身上,一只手紧扣龙鳞,一只手挥刀猛砍,这条恶龙受伤后就拼命挣扎,腾出巨爪抓向马大,马大被恶龙抓得浑身是伤仍不撒手。马大终于杀死了恶龙,而自己也被活活累死。
恶龙被杀死不久洪水很快退走,人们在河边找到马大的尸体,把他埋在离河不远的地方,成了后来的马坟,为了纪念他,乡亲们就在他大战恶龙的地方建了一座桥,取名马大桥。青龙的尸首则被人们切割成块,砌进拱桥,供人踩踏,龙头龙尾则被嵌进桥拱,使其难得翻身。据说此后多年,若发洪水,人们拿马大用过的铡刀敲敲龙头,洪水便会应声而退。
关于马大桥的建桥背景及出资人的传说,马营村及附近居民更愿意相信另一个版本。据说明朝中期,山东大旱,百姓四处逃荒,一马姓后生与亲人失散迷路至此,见此处水草丰美,风景宜人,土壤肥沃便选一处向阳高地伐树割草搭起窝棚,暂时歇脚。村中一父母双亡的妙龄女子采莲路过,见后生憨卧草丛,虽衣衫褴褛、面含饥色,但眉宇间不乏英武之气,遂怦然心动,以所采藕相食,后生感其美丽善良,赠以所戴金锁,私定终身。两人在村民的扶助下,在村里安居下来,勤于耕织,生活富足,夫妻恩爱,生下儿子马大和马二。这马大少年聪颖,喜读四书五经,后得塾师指点,高中皇榜,功成名就,官至尚书。马二却少年顽劣,遛狗逗猫,时常无事生非,祸害乡里。且说马大虽在京城做官,感恩昔日乡邻扶助,得知乡亲往来县城需摆渡过河,路途艰难,便奏明皇帝,拨出专款委托马二修桥筑路,惠及乡邻。哪知马二仰仗哥哥权势,横行乡里日久,欺上瞒下,声称要修一座15里长的马家桥,结果只在小草河上修了一座长约15米的小桥,大批的钱款被他挪用建了恶狗圈,打了72眼井,令人日夜看管,只许村中年轻妇女打水,凡有几分姿色的都被他霸占,稍有不从便被绑赴恶狗圈,任恶狗撕咬。可怜马大一片桑梓之情却被马二用作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的资本,后人爱憎分明,推崇马大,痛恨马二,官资修建的马家桥,也就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马大桥。
传说终归是传说,体现的是人们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而古桥确切是古代历史遗存,承载着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于研究当年造桥工艺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今,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洪水冲刷,加之年久失修、战乱破坏,马大桥多有石块缺失错缝现象,栏杆无存,两侧石雕龙头龙尾遗失,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尽管破损严重,马大桥依然是沟通附近村庄的交通枢纽,承担着行人车辆往来的重任。
作为古代建筑遗存,马大桥的修缮保护价值毋庸置疑,新蔡县文管部门早在2008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马大桥时,就建议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尽快修缮保护,但遗憾的是,这一建议未被相关部门采纳,马大桥只能靠自身的力量顽强抵抗各种外力的侵袭,但老体残躯显然力不能支;比起5年前它似乎更加苍老无力,随时可能被某种外力击垮。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水利设施,马大桥尽管位置重要,但它承担的通行功能已大打折扣,行人往来尚可,日益增加的机动车通行量,则可能是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加之每年汛期洪水汹涌而至,马大桥随时可能随洪水而去,跨越数百年时空的历史遗存可能瞬间消失。
好在当地政府已认识到马大桥的价值所在,他们将村民的意见收集整理,提出就地修缮保护和另外选址建桥两个方案,积极向水利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倡议当地仁义之士,出资相助,造福乡里。当地村民由此看到了马大桥恢复昔日风采的希望。
老孙头与扁担戏
老孙头,叫孙清香,现年86岁,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杨庄户乡西港村孙庄,东距安徽省临泉县陈集乡很近。过去,这里的群众平时很少有文化娱乐,世世代代常年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
扁担戏,也叫《五指木偶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戏曲、坠子书、鼓词、口技,民间工艺、泥塑、彩绘为一体,一人口噙篾子说唱,五个手指控制各种人物、道具、动作,脚踏锣鼓、手脚并用。一人一台戏,走到哪里,舞台就支到哪里、演到哪里。道具、人物一箱载入,小小舞台可以拆合,一根扁担挑着全部家当。所以人们称它为“扁担戏”。清代末年由阜阳艺人(不详)传入河南新蔡,孙清香的父亲孙彩兰随其学过艺,后来传授给了少年孙清香玩耍。
孙清香自幼跟随父亲学、练、演习木偶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木偶戏的道具、制作和唱腔上都超过了他的父亲。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自制道具,雕刻木偶,用泥捏人、服装等。为了提高技艺,他常常到漫野地里练习,表演各种人物动作,琢磨每一段戏的内容。他的父亲孙彩兰会吹管子,教他做篾子、吹口哨。他掌握了吹口哨的技巧后,学会了吹很多声音。可模仿戏曲里的唱腔,人的哭声、动物的叫声等等。如豫剧里面的花脸、旦角的唱腔他都能吹上几段。
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就没日没夜的练,终于可以独立演出挣钱、养家糊口了。他能演的戏有:《王二卖豆腐》、《王老五》、《王二小上山打虎》、《鹤蚌争斗》、《武松打虎》、《孙悟空棒打蛤蚌精》、《东郭先生》、《三打白骨精》等节目。他的演出都是在农闲时节,先后往东去过安徽阜阳,往北去过黄河以北的封丘县,往南去过商城县白桥,往西去过驻马店、乐山等地演出。走到哪里演到哪里,处处受欢迎,有人管饭吃、有人出钱,无论收入多少,他总是乐呵呵的。小孩子们总是这村看了,跟着他到下一个村庄去瞧。
1955年,他看过周口一个艺人的木偶戏演出很受启发,那是六个人的演出,全是真人真唱,他就开始学用真嗓子唱,还使用了全套的三大件铜器、打锣鼓点子。从此,更加丰富了演出效果。
孙清香《五指木偶戏》表演艺术,盛行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曾涉足豫北、豫南、安徽等地,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提起玩“扁担戏”的老孙头,这些地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享有盛誉。但由于年龄原因已停演多年。
令人鼓舞的是,在河南省2007年的“春晚”的演出当中,主持人将老孙头邀请到了舞台上与观众见面,并介绍了《扁担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老孙头的《扁担戏》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毛竹园生态园引
杨庄户乡毛桥村毛亮志外出务工多年,返乡创业后积极筹措资金种植黄金西瓜、树莓,黑番茄、火龙果,草莓、加州葡萄等特色蔬菜水果。目前已投资1500万元,种植面积300余亩,亩均收入近万元,常年吸纳80人就近就业,供游人休闲观光自采自摘。该生态园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又为城乡居民闲暇观光提供了很好的去处。
秸秆碳化
杨庄户吴老庄村返乡创业人士吴晓,是一位有志向、有眼光、重环保的人。他在了解家乡部分农民朋友焚烧夏秋秸秆、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后,多次到外地深入考察市场,自筹资金500万元建成了华普小康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秸秆进行碳化,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该厂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有碳化池3个,日产碳块2吨以上,可转化全乡2/3的秸秆,生产过程实行无烟化处理,大大降低了大气污染,碳化过程中产生的酸回收之后,还可用于生产乙醇等循环利用。可提高群众亩均收入100元,实现年收入500万元。
特色农业
以杨庄户村温棚蔬菜种植基地,毛桥村绿野西瓜和黑番茄基地,梅楼村脱毒红薯和优质杂果基地,罗庄村精杂粮种植,尹庄村药用瓜蒌种植等为代表的新种植模式的特色农业悄然兴起。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新蔡县委 新蔡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新蔡县委宣传部
地址:河南省新蔡县人民路东段 邮编:463500 邮箱:jrxc001@163.com 电话:0396--372221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09004946号-1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