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大 中 小】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12-03
练村,有史料记载,以往叫楝树村。因村里长着许多楝树,住有庄户人家,故得名楝树村。后来随着老百姓口语的谐音以及别字的简化,演变成现在的地名---练村。
练村,是个风水宝地。洪河、汝河在顿岗班台交汇成大洪河后,流经练村入淮河。从大洪河、淮河,再到“中国黄金水道”--长江。这一绵长水脉,滋润着练村风光多少年头,让练村码头在江南塞北扬名一时。
练村,是个象文化之地。从1953年治理淮河流域大洪河段,让20万年前的纳玛象古化石重见天日,可窥一斑。纳玛象完整古化石,后被收藏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后来一渔民打鱼时又捞出来一颗古象白齿化石,鉴定为第四纪纳玛象臼齿化石。
练村,是个传奇之地。家家户户在那时年代,家中都贴有毛主席像。后来,唯独田庄一农户家中的墙壁上揭去毛主席像后,隔了几年又在原地显现出毛主席画像印痕,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争相目睹这一奇观。
练村,是个英雄诞生之地。民兵连长王新安在“75.8”抗洪中,由于抱着棉被堵桥洞英勇牺牲,成为全国典型,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民兵营长”光荣称号。
练村,是个英武之地。当年的村村寨寨建有寨门,防御着土匪和老抢。村民万众一心,维护和守护着一方的平安和安静。
练村,是个聚财之地。1200多台挖掘机分布全国各大中等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引领着全县40万民工外出务工,率先捞了“第一桶金”。
练村,是个神奇之地。金兀冢,蓝桥会,扳倒井,一个个故事与传说,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
练村,是个福源之地。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红烧肉、米糍粑为代表,享誉整个豫东南。
走进练村镇,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去感受这方水土的神奇和传奇,感受这方水土的厚重与灵秀,感受着这方水土发展的希望与潜力。
古象化石
1983年春,练村镇农民张金相在洪河下游黑龙潭打鱼时捞出一颗古象白齿化石。这是继1953年新蔡练村出土一具古象化石之后又一次发现古象化石。这件臼齿化石呈红褐色,齿长41、宽9一18厘米,重6.25公斤,初步鉴定为第四纪纳玛象臼齿化石。建国以来,在新蔡先后发现了17种哺乳类动物化石。计有毅鼠、臼齿助、稚、棕熊、仓鼠、简田鼠、大鼠、披毛犀、马、野猪、葛氏斑鹿、扁角鹿、水鹿、糜鹿、水牛、纳玛象等。
北京自然博物馆
古象化石
农户墙壁惊现“毛主席像”
“毛主席像”出现在新蔡县练村镇王寨村委田庄一户农民家里,以前张贴过毛主席画像的堂屋正中堂墙上,是在毛主席画像揭去多年之后,又在原位置重现毛主席画像印痕的一大自然奇观,实属罕见。它的问世,在新蔡县历史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
这座显影“毛主席像”的房屋主人叫田树法,出生于1955年,1973年高中毕业,全家七口人,五个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显影“毛主席像”的三间泥巴土坯房是“七五.八”洪水之后,1975年8月为结婚而建的 ,坐北朝南,外高三米左右,内深4米左右,屋内墙是房子盖好半个月之后,用黄泥掺麦糠泥砌的,墙面平整,没有大的裂痕。1976年10月,田树法在堂屋正中堂墙上贴了一副纸质毛主席标准半身像,像两侧配以对联。这帧毛主席像就是当年城乡到处悬挂的那种,是田某在当时练村公社新华书店掏两角钱买的,画像规格为71.5×106.5厘米。像下端印有“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20个标准宋体红字。像两侧贴有本村民师田文礼书写的对联:继承毛主席遗志,听从华主席指挥。
1977年至1978年,田树法一家在这三间房子里东头当卧室休息,西头当厨房做饭,中间当堂屋恭先,天长日久,由于烟熏火燎,满墙黝黑。后来中堂对联先后脱落,毛主席画像亦于1988年春节前清扫房屋时被揭去。
事隔4年之后,1992年4月的一天中午,田树法坐在堂屋门坎面朝里吃饭,偶然一抬头,发现后墙上原贴毛主席像的位置,隐约可见毛主席画像暗影,仔细察看,又好像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多次发现这种情况,而且越来越明显,不是在眼前一晃而过,而是实实在在显现于墙壁上,宛若刷印东西留在衬垫上的印痕。至1993年春,连画像的双眼皮都显得很清楚了。1994年下半年后,站在门外也能看清。若中午光线好时掩门细看,人物肖像线条分明,清晰可鉴,连主席下额那颗福痣,也看得一清二楚,更觉活灵活现。经测量,毛主席画像显影底宽71.5厘米,高96.5厘米。
1993年6月的一天,淮滨县麻里乡麻里村民林志中到田庄田文龙家办事时,听说了这个秘密,并随即到田树法家看个究竟,回去后告知了几个熟人。熟人们不信,他们就一起到田庄看。一看,果然是真的!于是,很快招来了第一批参观者。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象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十里八乡,也惊动了当地政府和省、地、县及附近地区的新闻单位。十多年来,田树法家累计接待参观者数万人次。
“毛主席像”显影这个现象的出现,应该说与田树法家张贴画像的墙壁的特殊条件有关,可能是原画像上的颜料、油墨与墙体发生了某种物理、化学的“转印”反应形成的。但这一说法目前只是一种假设和揣测,能否令大家信服,还需权威机构科的人员作进一步探究,以解个中之谜。
更为称奇的是,在这座显影的“毛主席像”的房子中堂后墙外,自然发芽生根长出了一棵碗口粗的椿树,在树离地50厘米处,又长出了一条形似“飞龙”一样的扭曲连根,绕着椿树盘旋而生,犹如真龙,被传为奇谈。
土屋与毛主席像印痕
田庄田树法家的土屋
屋后春树
王新安与王新安大桥
1945年,王新安出生在新蔡县练村镇甘湾村王湾村民组,从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该地位于豫东南与安徽交界处,王湾村东面几百米处就是安徽省地界,这里地势低洼,水灾频繁,当地群众的生活也一直十分贫困。
1963年,刚满18岁的王新安应征入伍,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5年的军旅生涯,他不但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而且思想境界在此期间有了质的升华。
1968年4月,王新安退伍回家,很快当选为甘湾大队党支部委员、革委会副主任、民兵营长。
1975年8月上旬,驻马店全区普降特大暴雨,河道和水库洪水暴涨。随后,洪河上游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相继垮坝,汹涌洪水一路咆哮直奔平舆、新蔡等东部低洼区域。一夜间,甘湾村等七个村、数十个自然村被洪水围困,王湾东风闸门险情系于一旦,闸门万一被冲开,湾内近2万名群众、1000多头牲畜将来不及转移。当时的练村公社领导组织数百名以民兵为主力的社员死守王湾东风闸。同时,迅速向高处转移湾内群众并加固河堤。王新安也在这支守堤大军中。
8月11日,湾内老人、妇女和孩子基本转移到高地,但大坝和闸门外的洪水都不见回落,反而一涨再涨。王新安带领青年民兵日夜坚守在险坝上,运土加固险坝。他已经连续三天奋战在险坝上,饿了吃几口干馍,困了躺在架子车上睡一会儿,眼睛布满血丝。
当夜2时许,“轰隆”一声闷响把王新安等人惊醒——闸门底部冲开一个决口,闸门外10多米高的大浪扑打着,如不及时堵住决口,洪水将撕大决口面积,冲进闸内湾套平地。
王新安大吼一声:“不好,赶快下草袋!”他和数十名民兵扛起装满泥土的草袋丢向决口,不到一个小时,200多个草袋被丢入水中,但回灌的水流势头不减。
王新安让民兵暂停丢草袋,他沉着地说:“这样往下丢没个准儿,我到水里摸摸决口的位置,好有的放矢。”他脱去外衣和鞋子,紧了紧腰带,跳入激流,沿着闸门水泥挡板,一直潜到近10米深的闸门底部,摸清了决口的具体位置。王新安上岸后,与公社大队领导商量,决定把几个装满泥土的草袋捆扎在一起,用绳子系着,控制草袋方向,直接堵向决口。他和两个民兵抬着草袋,又纵身跳入水中,但是,草袋还未沉入水底,里面的泥土就被激荡的洪水冲刷散去,两次均告失败。
有人提议说用被子包土效果要比草袋好,王新安又来了精神,他转身跑回家,抱来家中最大的一床被子,包上泥土后,第四次跳入水中。这一次,效果十分明显,从决口处回灌的洪水流量大大减少。
仅过去一刻工夫,民兵们的乐观情绪被眼前场面击碎:从决口处回灌的流水量逐渐加大。王新安把弟弟王新广喊到跟前说:“我是民兵营长,咱们要带头,你赶快回去把你家的被子也拿来。”王新安的口气不容商量。王新广很快抱来一床棉絮,一撕两半包上土捆成包。
王新安第五次准备下水时,练村公社一位领导上前拉住了他,这时,王新安已是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其他民兵争着要替换他,劝他休息一会儿。王新安说:“我没事,能顶住,水下的情况我已摸熟,还是让我来吧!”
这次,王新安刚到水里,系在他腰里的绳子就断了,岸上的人为他捏把汗,大声地喊:“快上来……”王新安浮出水面,换口气,又抱着泥包潜下去,决口终于被堵住了,但是王新安的血肉之躯却连同泥包一起,留在了水下……
王新安抗洪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开,当地群众自发地为他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许多乡亲在追悼会上痛哭失声。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亲自赶到王新安的坟前向他深深地鞠躬哀悼。
1976年7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王新安同志“英雄民兵营长”光荣称号。当年8月11日,即王新安牺牲一周年之际,河南省委、武汉军区党委在郑州召开命名大会,隆重纪念王新安,并号召学习王新安的英雄事迹。
为纪念王新安,驻马店地委、专署专门修建了一条从练村公社通往王新安的家乡甘湾大队的柏油马路,并在途中建一座大桥,命名为“王新安大桥”。
王新安大桥
练村货运码头
依托大洪河航运,练村码头扬名江南塞北,年客运量达5615万人,货运量达2307万吨。后来,随着河床的抬高和水位的下降,大洪河失去了航运的功能。近几年,国家淮委又把恢复洪汝河通航摆上议事日程,新蔡练村码头将成为豫东南货物集散枢纽港。以练村为起点,实行水陆联运、江海直达,可由水路直接把货物运往广州、珠海等港口,也可与豫南、豫东、豫西主要公路干线相衔接,把淮河上游、支流广阔腹地的物资外运,由车而船、水运而出,不仅能吸引大批船舶返港,促进航运经济发展,且能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促进地方的公路运输、服务业和商业发展、人员就业等,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拴船的石墩子
码头斜坡
挖掘机之乡
“别看俺村是3000多人的小村,农民就买有小轿车30多辆。”练村镇称湾村农民梁玉峰自豪地说。眼下,漫步称湾村头,中华骏捷、别克、丰田、广东越野等挂有外地车牌的小车随处可见。
“俺镇农民所开的私家轿车都是挖掘机'挖'出来的,目前全镇已'挖'出200多辆农家私家轿车了!”练村镇党委书记管健风趣地说。据他介绍,称湾村农民梁玉峰可是全镇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2000年,梁玉峰准备承包河道养螃蟹,当他到上海市郊考察市场时,意外地发现不少挖掘机在忙碌地施工,生意非常红火。回来后,他就想着要买挖掘机。于是,他千方百计筹资17万元,又动员农民马辉、马得洪各入股15万元,买回了一台“二手”挖掘机。当年,他们开着挖掘机在上海浦东新区作业,一年就挣回60多万元。过2001年春节时,梁玉峰利用分红的钱买了一辆众泰小型越野车,开着车回家过年了。
“梁玉峰买'老挖'一年就买了一辆小车”,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练村镇。该镇农民一下子就看准了这条脱贫之路,不少农民开始学驾驶挖掘机。新蔡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与县成人中专学校联手,与河南中州学校达成联办挖掘机培训班协议,1500多名练村镇农民在家门口学会了驾驶挖掘机技术。
有技术“撑腰”,练村镇农民很快兴起购买挖掘机热。称湾村在全镇“独占鳌头”,农民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购买挖掘机112台。很多农民还把求职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学会了“网上淘金”,不再盲目外出打工。称湾村6组的农民郑银城从网上查询安徽芜湖市有机械工程对外发包,他们兄弟6人开着8台挖掘机前往此地,先后参与了芜湖长江大桥、芜宣高速公路、鸠兹广场等工程建设。很快,郑银城兄弟6人在芜湖市不仅购买了城市住房,而且还购买了3辆小轿车,现在资产已达上千万元。
“一人带一村,一村带全镇。”现在,练村镇共拥有挖掘机1200余台,形成了称湾、王围孜、郑寨、姚营等9个挖掘机专业村,固定资产达15亿元。这些挖掘机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湖南、新疆、内蒙古、上海、安徽、青海、浙江、江苏等地,主要在金矿、国家重点水利、交通等工地作业,每台挖掘机平均每年可挣40万元,带动全镇4200人就业,“挖掘机+土石方工程”已成为练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
金兀冢
金兀冢,亦名金丘冢,西北距新蔡县城46里,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冢子四面环水,由两个相距70米的南北土丘组成,东濒拦岗港,西邻蓝庄,南通郑寨,北接汪坎。北冢长57米、宽49米、高约9米,顶部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冢则较矮小。
史载南宋泰始二年(466年)汝南人周伯符叛宋降魏侵犯淮西时曾屯兵于此,清代建有东岳庙。民国时为道教场所。解放后庙会衰落,“文革”时禁而未绝,改革开放后恢复盛观。1978年该冢被政府立碑保护,近年新建金顶寺。周边盛传《蓝桥会》故事和《扳倒井》传说。
民传殷纣王有位金丘妃子葬身于此,故名金丘冢;一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金狗为救其主累死于此,俗称金狗冢;一说金兀术被牛皋生擒后气死于此,得名金兀冢,均无据可考。
金兀冢南冢
金兀冢北冢
韩寨土寨门
走进新蔡练村镇韩寨村韩庄,作为全镇唯一遗留下来的土寨门,见证着过往的岁月。今年77岁的韩怀增老人,38年前还是韩庄村长,1976年8月就是他带领村民修建起这个土寨门的。环顾土寨门,为过道型,三间间头,两头偏房,中间为过道。当年小村里几百人口都住在寨门之内,一圈四周被寨沟包围着。此寨门,为砖土结构,根基由于扎根寨沟之内,下面用当时生产队里的土窑烧出来的青砖下的根基,高于地平面上面的寨门是用怀草地利出来的土坯块盖成的。如今,寨门鲜见几处炮眼。韩怀增老人说,那时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村里的男劳力轮流站岗放哨,目的是防老抢(土匪)。每个炮眼处都放有大枪(土炮),里面装着炮药、石子。当时来自城关的老抢很厉害的,入村里见到东西就抢,甚至看谁家的媳妇长的漂亮也要抢占。那时候长得稍微有点面相好的女人,一听说有老抢来村,都提前把脸用黑烟灰擦擦,换穿上老年人穿破的旧衣服,是为了迷惑老抢们的眼睛。就是这么一个土寨门,起了关键性作用,村里群众自从有了寨门,多年相安无事。由于群众和寨门产生了感情,村里每年都有群众要对土寨门进行维修加固,以致保留到现在,成为一大历史景观。
韩寨老寨门
炮孔
寨门门转子
青砖根基
“自力更生”字样
“自力更生”字样
蓝桥会
据说在河南新蔡这一带曲剧团上演的《蓝桥会》,就发生在练村乡的蓝庄。
从前,蓝庄有一对夫妇,老两口为人和善,勤俭度日,生活倒也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年近半百仍无儿无女。他们就到处算命卜卦,烧香拜佛求子。后来竟生一女,就以门前池塘中的藕莲为因取名叫“蕊莲”。转眼,蕊莲长大成人,貌似桃李,性情温柔,知书达理,像一个大家闺秀。二位老人总想为女儿寻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婿郎。
一天挨黑,蕊莲来到井边打水,刚挑担想走,从蓝桥旁来了一位公子要水喝。这公子叫魏士秀,住在蓝庄东五里的魏庄。家有良田千顷,钱财万贯,父亲是有名的魏员外。公子在南学攻书,因回家探母,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正碰见蕊莲打水便前来讨水喝。蕊莲见这个举止非凡的文雅书生猛喝凉水,怕他生病又不好明说,就说桶水上有杂草吹吹再喝。公子知道姑娘对自已有好感,又见姑娘生得这般动人,就产生了爱慕之心。从此,魏公子白天在南学读书,挨黑就到蓝桥散步观景,常常和前来担水的蕊莲相遇。他们便由相互对视到相互问话,由互相关心到倾吐爱情,最后以“非蕊莲不娶,非士秀不嫁”的山盟海誓订下了终身。他俩商定,各向父母说明这门亲事,以媒妁之言,明媒正娶,还约定三天后二更时在蓝桥相会。
魏员外知道儿子非要娶蕊莲,就大发脾气,训斥他偏要贫家女子,门不当户不对,有辱门庭,不让他再到南学读书,就在后书房攻读。蕊莲的父母听说后恼羞成怒,斥责女儿败坏了门风,一气之下,扔一白绫逼她一死。蕊莲感到美满婚姻眼看要毁,就在第三天夜晚,趁父母睡着的时侯,偷偷地从家里来到蓝桥。二更过了,还不见公子到来。她想公子肯定是变心了,越想越伤心,感到活在世上没一点意思,就纵身跳到河里,水流湍急,卷着她顺水而下。不一会儿魏公子匆忙赶到蓝桥,不见了蕊莲,只拾到了一双鞋,知道她已投河自尽,心里万分悲痛。魏公子大声喊着:“蕊莲哪!你知道我为了咱们的婚姻之事,被软禁了起来,今个是我翻墙偷跑出来的呀,我来晚一步啊——”说罢抱头痛哭,想起二人当初山盟海誓:生不同椤帐死同坟,也投河殉情了。
后人被这对青年的忠贞爱情所感动,就编排了一出曲剧《蓝桥会》,在河南新蔡这一带广泛流传。
剧目宣传画
剧目
红烧肉
红烧肉,是练村镇农民办红白喜事时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家住练村镇练村村50岁的王焕英,做红烧肉已有20多个年头。据她介绍说,做红烧肉,要首选大块生猪新鲜五花肉放进水里,放进去葱、姜、大茴、花椒、食盐等作料,待煮熟后捞上来放在木案上用刀切成小块,在肉皮上均匀涂抹蜂蜜、白酒,然后过油炸后再放回材料肉汤里进行炖,最后把炖好的肉放进高压锅再蒸十分钟,出锅即可食用。这样做出来的红烧肉又闲又香,酥软可口,肥而不腻。
五花肉与红烧肉
米糍粑
由于新蔡练村镇与安徽临泉县相邻,流行于安徽临泉的米糍粑在新蔡练村镇街头也可鲜见。练村镇练村街闫丽在街头炸米糍粑已10年有余。据她介绍说,米糍粑是用饭米“一根栽”做成的。“一根栽”米身子长,还粗,适合做米糍粑。做米糍粑先把生水烧开,然后把米淘洗后放进热水锅内蒸成干米饭。米被蒸熟后,把葱花、生姜、辣椒、食盐放进米锅里,用擀面杖搅拌均匀,挖出后放在油案上用手蘸油进行拍打,而后再用刀分割成数小块,放进烧热的油锅炸成金黄色,冷却后即可食用。米糍粑吃着外焦里嫩。
糍粑坯子
米糍粑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新蔡县委 新蔡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新蔡县委宣传部
地址:河南省新蔡县人民路东段 邮编:463500 邮箱:jrxc001@163.com 电话:0396--372221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09004946号-1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