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大 中 小】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12-15
李桥回族镇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镇、名镇。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这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葛陵古城,还有葛陵楚墓、清真古寺。大家耳熟能详的“万户飞天”故事中主人公——世界航天始祖万户,“投竹成龙”故事中的东汉著名方士费长房就生活在这里。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桥回族镇的广大回教同胞,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发的组织回族群众共同抗日,组建了回族抗日救国服务队,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在解放战争时期,鄂豫皖军分区第八专区公署曾在李桥回族镇大郭庄村委办公。
李桥回族镇,是河南省21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是10个省直管县(市)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如今踏上这片热土,葛陵古城、将军台、凤凰山、奶奶庙、柳架桥、葛陂夜雨等一个个古城遗址和传说不绝于耳。以牛羊肉为代表的食文化扬名豫皖。下面,就跟随小编走进李桥回族镇,去感受这方水土的厚重与神秘,品读这方水土的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李桥”的由来
李桥位于新蔡县西北20公里处,洪河穿流其中,水陆交通发达,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集镇。远在周朝时,李桥属蔡国,北魏时蔡国改为蔡州,李桥是蔡州管辖下的水旱商埠。据《汉书》记载“东汉建武十五年徒封铫丹为候邑于葛陵古城”。李桥距葛陵12华里,是葛王对外交往的水陆重镇,商贾云集之处。
李桥原名柳架桥,是自然形成的农贸集镇。唐太宗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是佛教在我国发展的鼎盛时期。水旱码头的柳架桥,商号林立,货物云集,购销两旺,河南北岸陆续建成八座庙堂(即天王庙、火王庙、观音庙、灶爷庙、大王庙、祖师庙、关公庙)。柳架桥继而形成河南二街六巷、河北四条大街的规模。到北宋时达到了极盛,有“小汉口”之美誉。农历3月28日,是柳架桥传统的天王庙会,届时方圆几十里的商号和群众以及周口、安徽省部分县镇的商人云集此地,一派商业繁荣景象。据李桥镇七十多岁的老人讲:“传说李桥镇在明末以前有72条街,人称‘小汉口’,它毁于李自成起义的三袭河南”。
古时的柳架桥,洪河水把集镇分为南北两部分,南来北往全靠渡船,河北岸有一棵百年大柳树,高达四余丈。由于常年河水冲刷,大柳树倒入河内,树梢伸延至南岸。水小时,行人可走在树身上过河,故称柳架桥。时而久之,大柳树腐朽断掉,给行人带来不便。后由河北岸几家姓李的商号集资架起了一座木桥,以方便过往行人。柳架桥从此改为李家桥。解放后为简便其见,又改为李桥,延续至今。
》》葛陵传说
葛陵村,古时候叫葛水,四面环水,葛陵东叫东党湖,西叫奶奶湖,南叫南湖,北叫北湖。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兄弟平夜君王,也就是葛王,在这里封王。
据传说,葛陵西北有凤凰山,凤凰山东面是将军台,有无数楚国战将在这里安葬。现在葛陵学校是原来葛陵南大寺,在解放前后还有寺院,后来为破除迷信被拆除了。
葛陵,曾经是一个葛陵城,四面都有城墙,并且有北城门、南城门、东城门、西城门,在北城门北面1公里处,平夜君王的墓就在此安葬。1994年考古学家发掘了平夜君王墓,出土了很多文物。墓主平夜君是平夜文君的儿子,楚昭王的孙子,楚惠王的侄子,是皇亲国戚,也是被楚王分封的第二代平夜君。
》》葛陵古城
葛陵古城遗址地势呈龟背形,南北长1.33公里,东西宽1.2公里。葛陵四周为葛陂,旧时陂方数十里。葛陵古城始建于东周,汉、晋时继续沿用。《方舆记》曰:新蔡县葛陂,费长房(东汉汝南君)化竹之所,後汉於此立葛陂县。( 唐 ) 张守节《史记正义》上引〈地理志〉谓:“新蔡县 ( 今河南省新蔡县 ) 西北六十里有葛陂乡,即费长房投竹成龙之陂,因为乡名也”。东汉灵帝刘宏中平五年,鲍鸿破黄巾起义军于葛陂。西晋惠帝时,石勒掠豫州诸郡,临江而返屯于葛陂,因筑。
据《后汉书、姚期传》记载,姚期子姚丹封为葛陵侯,丹卒,子舒嗣,舒卒,子羽嗣,羽卒,子蔡嗣。数代袭侯位均邑于此。据《汝宁府志》载:东汉建武十五年徒封姚丹为候邑。姚丹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姚期的后裔 。
传说姚丹卒后,恐人盗墓,以6副相同的棺椁同时葬地6处。因此,该地多葛侯陵,后人改称此地为葛陵。因古时战火和水患频仍,古城早已淹废,现在仅在西南角可见城墙轮廓,高约1米,经历次考古发掘,遗址中部多房基、涵洞,所见文物有:空心子母砖、陶器、瓷器、铜器、铜印、蚁鼻钱等,为研究汉代军事、建筑、经济、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2013年,葛陵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葛陵楚墓
1994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葛陵古城东北古墓葬区发掘了一座大型楚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专家认为,这是继50年代信阳长台关楚墓发掘和70年代淅川楚墓发掘之后,中原地区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2003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蔡葛陵楚墓》,对新蔡李桥葛陵楚墓进行了详细宣传介绍。
该墓葬的年代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之间,此墓规模巨构,堪称中原第一大墓。墓葬平面呈甲字型,东西长25米,南北宽23米,向东有一条长13米、宽4米的斜坡墓道。墓坑深9米,四周九层台阶下收到椁顶。椁室平面呈亚字型,东西南北最宽处近十米,均用长6米、宽0.5米的巨大方木支撑;用木材超过100立方米,接口部位多注铅加固。进入3米高的墓室,俨然置身于森严壁垒、豪华气派的堡垒。如此规模及造型,在全国发掘的数十座大型楚墓中,尚属罕见。从汉代起,此墓曾多次被盗,但此次仍出土一批数量可观的兵器、车马器、礼器、乐器、生产工具、装饰品等珍贵文物。出土的众多青铜兵器中,剑、戈、矛、镞的制作异常精致,埋藏2000多年,居然熠熠生辉,寒光逼人,锋利如初。同时还发现一个相当完好的木质箭壶,内装羽箭20支(两排),从而对古代一壶箭的数量提供了实物证据。此外出土的马盔甲也十分珍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名专家白荣金先生专程从北京赶来,对出土文物进行了清理。他认为,此墓葬的年代应为战国中晚期,墓主人当为楚国的一位地位显赫的封君,与楚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白先生对此次出土文物评价很高,认为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盗的情况下,仍出土那么多珍贵文物,对研究东周列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葛陵楚简
新蔡葛陵楚简,简称葛陵简,年代是公元前340年左右的战国中期,总计1571枚,文字数量近8000个。由于竹简全部残断,因此原简长度未详,宽度0.6—1.2厘米。材质为竹质墨迹,书体为楚系文字,篆书。竹简出土时呈灰黑色,清洗后呈黄褐色。以楚国文字书写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赗书。由于葛陵简出土于淮河流域,为研究楚国腹地和东部疆土之间在卜筮、祭祷等礼制风俗方面的异同提供了宝贵材料。
在文字、音韵、词汇等汉语言文字研究方面,葛陵简出现了一些新见字或字形,丰富了学者对楚文字乃至战国文字的认识。一些通假现象为研究上古舌根音与唇音相通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资料。另外,葛陵简中有一些复合词是传世的先秦文献所未见的。如表示顺接关系的“乃而”等。
从历史文化研究方面,葛陵简出现了“穴熊”、“三楚先”等名号,对研究初任先祖世系有帮助。平夜君成的祝祷文中有“我先出自颛顼,宅兹沮漳,以还迁处”等语,对研究楚人族源传说及其早期楚都丹阳的地望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葛陵简有九种以事纪年的材料,为研究战国早、中期之交的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例如“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这一事件,李学勤就认为与囗(字从厂从三马)羌鼎、古本《竹书纪年》所记三晋伐齐入长城之事有关。
同时,葛陵简的内容丰富了对楚国量制系统、生理医疗,楚地居民组织、行政区划等等方面的认识。
河南博物院设有专门展区对新蔡李桥葛陵楚简进行收藏展出。
》》葛陂夜雨
李桥镇葛陵村是“息州八景”之一“葛陂夜雨”所在地。史载,蒙古忽必烈至元三年,省新蔡入息州。因葛陂周围湖泊较多,水面较大,夜晚下雨时作雨声,传为灵机,故名葛坡夜雨,列入古息州八景。
》》费长房“投竹化龙”
费长房,汝南郡葛陂县人。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 在《方术列传》中,记载:费长房从壶公学仙,壶公遣归,与一竹杖使骑。长房乘杖,须臾到家。投杖于葛陂中,回视,已化为龙。后遂以"杖化龙"用为道家神异之典。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汝水》记载:"昔费长房为市吏,见王壶公悬壶于市,长房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陷沦仙路。"《方舆记》曰:新蔡县葛陂,费长房化竹之所,後汉於此立葛陂县。( 唐 ) 张守节《史记正义》上引〈地理志〉谓:“新蔡县 ( 今河南省新蔡县 ) 西北六十里有葛陂乡,即费长房投竹成龙之陂,因为乡名也“。后常用“投竹化龙”比喻得道成仙,亦借指仙人道者。
》》“九九重阳节”来源葛陵
相传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民间节日的由来即与在李桥镇葛陵村投竹成龙的费长房有关。《续齐谐记》载:“费长房谓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 急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菊花酒可免。晚上归来,果如其言,见鸡犬皆死。”汉代以后这天称为重阳节,遂成为民俗。
》》世界航天始祖万户
世界第一个实现靠近飞月计划的是前苏联的“月球1号”。但据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记载,人类第一次有记录的“登月计划”则来自中国元朝末期的万户。当年的万户做了个震惊世界的举动。他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牛皮制作的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这就是有名的“万户飞天”故事。今天,大家对这个故事可能已都耳熟能详,但世界航天始祖万户在新蔡县李桥回族镇生活过却很少有人知之。那么万户和李桥又有怎样的交集呢?
在今天李桥回族镇常老庄村西侧1000米处,仍依稀可见有一高坡,其东、北、南方地势较高,西侧为一洼地。据该村一位98岁的老人讲,此地为古炮台,炮台选在地势较高的地带,依坡而建,炮身可作360度旋转,最大射程1300米,是当年万户所建造的陆防炮台,为当时万户传授炮法炮技时的攻防演练设施之一。
据《元史》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 记载:壬子,建诸王驿于京师,遣回回炮手万户赴新蔡,遵世祖旧制,教习炮法。意为元至治三年(1323),元英宗遣回回炮手万户赴新蔡柳桥常小庄,遵世祖旧制,教习炮法。据考证,李桥古时称柳桥,洪河穿流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要地。元代时期,驻有炮兵营。元至治三年(1323),元英宗遣回回炮手万户赴新蔡柳桥常小庄,教习炮法。回回炮手万户来到当地后,广大回回青年踊跃报名,学习研究火炮制作、炮台设计、攻防演练等回回炮使用技术,兼学元制三眼铳、迅雷铳、鸟铳等火药兵器的制作方法。
关于万户来李桥传授炮法的一事,仅仅在《元史》中的寥寥几十字,但却把李桥镇有据可查的繁荣文明历史向上推进了600多年,同时让这片土地有幸留下了这位世界航天始祖的足迹。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回族,李桥回族镇常小庄人,明朝开国杰出将领。幼小时,人称常野人,力大无穷,为人正直,争强好胜,广交朋友,经常习武。常小庄原有一红一白两块“志石”,是他青年练武的器械,现在常湾村仍存一块,重达100多斤。元朝末年连年遭受水旱灾害,迫于生活,随老母坐船沿洪河而下,逃荒到安徽怀远。元朝末年,朝政日非,天下大乱,23岁的常遇春参加了农民起义军,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史书记载,常遇春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素“常十万”之称,人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据常氏老人讲:为了光宗耀祖,常遇春回到祖籍家乡柳桥(当时李桥称柳桥),在小洪河岸边建造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常寺(又称日草寺,现为河南清真寺),并立碑留作纪念。
》》李桥清真古寺
新蔡县李桥回族镇清真古寺,坐落在李桥回族镇南头。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因初建时为草顶,称草顶礼拜寺。原寺位于今寺西南300米。
元朝末年,新蔡连年受灾,常氏族人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随同老人外出乞讨流落到安徽省。时逢兵荒马乱,形势所迫,常遇春在安徽凤阳投军于朱元璋,征战南北,直至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为了光宗耀祖,常遇春回到家乡,在李桥集的洪河南岸重新建造了清真古寺。
清嘉庆年间(1769年)清真寺进行扩建。解放后,清真古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遭到严重破坏,众多文物被焚烧毁坏。后又经1975年洪水,清真寺被沦为废墟。1990年,经广大民族群众集资,在原寺址重建礼拜殿三间,水房三间,伙房和殡仪室各一间。寺院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
寺院内现存银杏树一株,树胸径周长4米多,高30余米。据新蔡县林业局技术员鉴定,此银杏树的树龄已有600多年,它是李桥清真古寺的历史见证。
该寺现留存明朝石碑一通,系明洪武年间《御赞碑》。上部雕有龙凤图案,中部镂有“皇帝万岁”四个大字,碑文为“太祖高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字圣教”,落款为“大明洪武八年五月二十日”。
》》豫东南牛羊养殖大镇
李桥回族镇是一个回汉杂居的少数民族乡镇。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群众素有牛羊养殖、贩运、加工、屠宰的传统优势,积极破解养殖户在“资金、场地、技术、安全、防疫、销售”六大难题,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止去年底,全镇共培育重点养殖村民组30个,建成1个大型养殖企业(金宏牧场)和7个规范化养殖小区,全镇养牛20头以上大户457户,养羊50只以上的大户329 户,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养殖场57个,年可屠宰牛10万头、羊100万只冷冻牛羊肉1万吨,是豫东南著名的牛羊养殖大镇,也是闻名遐迩的畜产品集散地。
》》中国皮革之乡
李桥回族镇畜牧养殖业总量的迅速膨胀,促进了牛羊皮张交易市场火爆。李桥镇现有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250个摊位的专业皮革市场1个,辖区内有2000多人从事皮革行业,仅常年驻新疆、内蒙等地采购牛羊皮张人员就达500多人,年吸引1000多名外地客商来李桥采购皮张,年成交量达1500万张,是豫东南最大的皮革交易中心。依托丰富的牛羊皮革资源,建成河南伊星公司、银亿制革厂、中海公司等10余家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涉及皮革皮毛制品、兰湿皮、成品革、清真食品等12个系列30多花色品种,尤其是“伊星”牌清真五香牛肉、“牧王”牌挖花挂毯最为著名,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牛羊肉扬名豫皖
到河南新蔡,说起吃牛羊肉,人们自然会推荐到李桥回族镇。这里不仅是牛羊养殖大镇,更是屠宰、分割、加工牛羊肉的集散地。近些年来,新蔡很多清真饭店,都首选李桥牛羊肉,并通过秘制技术加工成各道荤菜,成为食客餐桌上的上等佳肴。
》》泡麻花与馓子
随着羊肉汤的盛名,泡麻花与馓子也成为李桥回族镇有名的地方小吃。做泡麻花与馓子的原料为豆油、盐、面粉。据在李桥街上卖泡麻花与馓子20多年的陈来喜介绍说,做泡麻花与馓子前先把面和好,然后兴一个多小时。面兴好后,在油案上搓成条状盘到油盆里。在和面时,面和硬点炸出来的是馓子。面和软点炸出来是泡麻花。泡麻花与馓子主要是泡在羊肉汤里食用。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新蔡县委 新蔡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新蔡县委宣传部
地址:河南省新蔡县人民路东段 邮编:463500 邮箱:jrxc001@163.com 电话:0396--372221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09004946号-1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