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大 中 小】作者:龚国强来源:发布时间:2014-11-10
盛世修志,功在当今,利在后世。
八十年代末,我有幸加入了编纂文艺集成·志书的行列,曾主编了多部集成·志书,后来调任县委组织部工作。未曾想到我搜集、整理、主编的地方稀有剧种——杠天神戏,18年后在全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县文化局的同志让我写写杠天神有关的事情,便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还是从头说起吧:
1987年10月,新蔡县根据中央、省、地关于“编纂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的指示精神,成立了全县戏曲音乐集成领导小组和戏曲音乐编辑组。在普查、收集传统戏曲艺术遗产工作中,时任县文化局艺术股副股长的我,在佛阁寺乡发现了已失传四十多年的地方稀有剧种——杠天神戏。在省、地、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历时两个多月,我收集、整理、主编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新蔡资料卷·杠天神剧音乐》卷本,并及时上报驻马店地区文化局。1987年12月4日,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王玉筝、省戏曲音乐集成办公室副主任赵毅带领摄像人员在县文化馆大院内录制了由新蔡县佛阁寺乡吴岗杠天神戏班演出的大型传统连台戏《张郎休妻》“迎门打”一折。1988年1月1日,《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部在《戏曲志通讯》第一期(总第13期)以《新蔡县文化局重视文艺集成志工作,失传40年的杠天神剧重现当年风采》为题,报道了杠天神戏的有关情况。1988年10月,驻马店地区文化局编辑人员在《新蔡资料卷·杠天神剧音乐》的基础上,对杠天神剧又进行了收集、整理,并编印了卷本。1989年3月,中国民族音乐集成河南省编辑办公室编印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唱天神音乐》(即杠天神)。至此,杠天神剧有关事宜便告一段落。
那么,杠天神剧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稀有剧种呢?
“杠天神”又名“唱天神”、“灶爷卷”。是流传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东南部新蔡县、正阳县和豫皖接壤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由于该剧种生活气息浓郁,唱腔曲调富于口语化,特别是方言俚语的运用,人们感到朴实、亲切。因此,曾一度非常流行。
1987年,我采访了王道德(生于1915年,现已故)等杠天神艺人。据他们介绍,1918年间,北方一个逃荒的艺人周瞎子到了新蔡县佛阁寺吴岗村,由他传授了杠天神曲调。另据原杠天神戏班班主刘志明之子刘敬州、刘敬义介绍,那时其父逢年过节好玩灯出子,又跳又唱。后来,周瞎子来吴岗要饭,其父就跟他学会了杠天神曲调,玩灯出子时就唱这种曲调。1925年间,其父找到《张郎休妻》手抄剧本,便把剧中角色分给了演员,就按杠天神曲调演唱了起来。由于该剧种艺人开始是以唱还愿小戏而谋生,入庭院唱戏要敬神,到场院、郊外演出要用木杠抬着神像还愿,以求风调雨顺,加之敬神还愿时有一套较为隆重的仪式,围观的群众很多。久而久之,“杠天神”的名字就传开了,成为群众习惯性的剧种称谓。该剧种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杠天神剧从民国初年的形成,到解放前夕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该戏班经常在农村庙会演出《张郎休妻》、《站花墙》等剧目,其中《张郎休妻》一演就是一个月零三天。同时,也涌现出一些知名艺人,如刘志明、刘祖义、王凤兰、白妮、小精、王道德、王道英、刘敬州、刘敬义、刘敬荣、康元良等。1941年,杠天神戏班班主刘志明因演《张郎休妻》中的郭三姐把眼哭瞎,改为打鼓。为了发展该剧艺术,壮大队伍,1945年间刘志明在附近村庄招收了一批学员,由他传授杠天神剧《张郎休妻》上半部。
由于当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梆剧、曲剧大戏剧种的盛行,加之该剧种老艺人相继去世和不善于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只是在豫皖交接地区偏僻的乡村演出,孤陋寡闻,适应不了逐渐变化的客观形势,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致使该戏班生存越来越困难,1947年剧班宣告解散;直到1987年开展《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的编篡工作中,使这个久已衰败的剧种,才被发掘出来。
那么,这个剧种的演出剧目和音乐唱腔又是怎样的呢?
杠天神演出剧目分为三类:一是祭神还愿戏;二是农村家庭生活小戏;三是民间传说的传统故事戏。新蔡县佛阁寺镇梅楼村北吴岗自然村杠天神戏班主要演出剧目是:《张郎休妻》、《站花墙》等。这类节目的特点是情节生动,内容曲折、有头有尾,能调动观众的感情。据老艺人王道德、刘敬州介绍:有一次在汝南埠演出《张郎休妻》,一名妇女看完后哭倒在地上。人们问她为何哭这么伤心,她说,她的命比郭三姐还苦。又一次在安徽迎仙演《站花墙》,观众往台上撂砖头砸饰演凶手张宽的演员。
杠天神剧种唱腔是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的中介形式。有唱腔及打击乐两部分组成。传统曲牌唱腔基本上不分行当,只有[扬调]、[花调]等少数曲牌为老生及丫鬟旦的专用曲牌。演员全用大嗓演唱,由于无管弦乐伴奏,唱段无固定音高。
杠天神剧种唱腔音乐的形式,与当地民歌、小调、方言俚语有着密切的关系。汝河下游的新蔡、正阳两县的民歌、小调,是杠天神剧种曲牌的重要乐汇来源。其特色,既保留着民歌中四句、两句为单一曲体的特点,又吸收了板腔体中一些板式转换的方法。形式灵活,运用自如,唱中加白,白中有唱,并可数板联句以尽其意。特别是地方语言音韵、语调语气的强调,更突出了杠天神剧种唱腔音乐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间风格。
杠天神剧种的唱腔曲牌,其音阶以五声音阶为主,辅以变宫或清角的六声音阶。在向板腔体过渡的曲牌唱腔中,也有变宫清角出现的七声音阶。它的调式以宫腔调为主,间或亦用徵调式,羽调式。
杠天神剧种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印证。该剧种是土生土长在汝河沿岸的地方小戏。演出形式的轻便灵活,艺术风格的乡土韵味,集中地体现在一个“土”字上。剧目内容大多是农村生活小戏,唱词通俗易懂,方言俚语的运用比比皆是。即使是传统故事剧目,也只限于“小三戏”(即小生、小旦、小丑)。演出很少程式化动作,大多是即兴表演,随时就可插科打诨。
“一副挑子两箩筐,高台低台都能唱;热热闹闹还愿戏,有滋有味演张郎”。老艺人的顺口溜,就是对杠天神剧种演出形式等方面的概括。一副挑子两个箩筐就可装着衣箱道具赶场。演出时,有些角色需要换装,来不及或衣箱不齐备,只需角说句:“慌里子慌张,换胡子不换衣裳。”重新戴一个髯口(即胡子)就可以是另外一个角色,同时又起到了插科打浑的作用。演出场地的选择,亦不严格。场院、地头能演,土台、高台(指抬的木板台)能唱。特别是还愿戏,不但剧目本身热闹,欢快;开演前的祭神仪式更能招徕观众。敲着锣鼓,扛着神像,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戏班里挑嗓子最好的演员先绕场亮腔,唱一段庆贺恭喜等应时的活口段子,既显示了班底的实力,又为还愿者助兴。加上爆竹齐鸣,锣鼓咚咚,热闹非凡。当地群众为了祭神还愿,请不起大戏班,杠天神剧班就尤受欢迎。
可以说,一个戏能兴一个剧种。《张郎休妻》一剧的成功演出,可以说,起到了该地方剧种的形成作用。全剧廿三折,能演一个多月天。每场的演出台词一部分是“死词”(即传授教唱的词句),一部分是加进即兴的方言俚语和巧妙的揉进一些当地妇女群众熟悉的佚事或村名、地名,以唤起群众的共鸣,使本来就很悲凄的一出戏,更显得亲切感人。因此,每到一处,必演该剧,周围村庄轮流写唱,成为艺人们谋生之台柱戏。正像艺人们说的那样:“演三小,唱三小(即三小戏),土话土语不可少;省行头来省戏装,花面卷子吃着香”。这轻便灵活、乡土气息浓郁的艺术形式,在当时,正是一个小剧种求生存的必由之路。这种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艺术形式,的确给这一剧种带来了一个时期的繁荣。同时,也正是由于仅仅拘泥于这种艺术形式(如只演三小戏,服装、导具、乐器的简陋等),而导致了这个剧种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逐渐走上没落的境地。
1987年,省戏曲研究所为该剧种录像后,刘志明之子刘敬州又自费投资、组织了该村艺人招收十多名徒弟进行杠天神唱腔的传授,并挖掘整理了大型传统连台戏剧目《张郎休妻》十多场次,因多次搬家,他整理的剧本丢失。由于当时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多年轻人忙于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或外出打工挣钱,加之仅有的几位学徒学唱进步缓慢,这次组班不久便流产了。
杠天神这个地方稀有剧种的艺术价值,首先,就在于艺人们的首创精神,他们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将民间小调拿来为我所用,并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完善唱腔,既有借鉴其他剧种的有益成分,又有自己的大胆创新,从而形成了一个地方剧种,并生存了近百年的历史。其次,尽管这个剧种的唱腔音乐没有固定音高、伴奏乐器无管弦乐器、全用打击乐器伴奏,可以说还处在原始阶段,但它毕竟就是这样演出了二十三折大戏《张郎修妻》和其它小戏曲。“存在就是合理”这句名言,可以说,概括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合理性。杠天神这个地方稀有剧种,存在了近百年的历史,那么,杠天神亦有其合理性。既然有它的合理性,就有其艺术研究价值。
保护好杠天神这个地方稀有剧种的现实意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该剧种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唱腔音乐、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让县剧团将该剧继承下来,使我国的剧坛上,又可以保留一个新剧种。二是罗卜白菜各有所爱,还有一部分老年观众需要杠天神这个剧种,他们总想听听杠天神曲调,以满足其审美需要。三是从事戏曲研究的专家,可以从杠天神这个地方稀有剧种中,找到开发一个新剧种的真谛和规律。
目前,杠天神老艺人大部分已经去世。据了解,健在的仅有佛阁寺镇梅楼村委北吴岗自然村的刘敬州(68岁)、吴根荣(66岁)、康元良(68岁)、梅泽运(70岁)和正阳县油坊店的王道英(74岁)。
2004年10月份,为了参加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会演,我陪同市、县文联的领导,专程到佛阁寺镇梅楼村委北吴岗自然村,又一次考察、走访了杠天神老艺人刘敬州等人。通过一番思想工作,又重新激发起杠天神老艺人复排该戏的决心和信心。
在新蔡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驻马店市文联的精心指导下,新蔡县委宣传部会同县文联、文化局、广电局,很快完成了该剧的复排工作,并于2004年10月30日,由杠天神老艺人——吴根荣扮演者郭三姐、刘敬州扮演者张万良、梅泽运扮演梅香的杠天神剧《张郎休妻》第4折——“迎门打”,一举荣获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会演最高荣誉——金鼎奖、特别贡献奖等6个奖项。省市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县文化局已向省有关部门申报了请求保护该剧种项目,濒临绝响的杠天神有了一线希望。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新蔡县委 新蔡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新蔡县委宣传部
地址:河南省新蔡县人民路东段 邮编:463500 邮箱:jrxc001@163.com 电话:0396--372221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09004946号-1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