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大 中 小】作者:龚 平来源:发布时间:2014-10-22
驻足祠前,重温百年前那场幅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追忆先烈们举义成仁赴国难的英雄壮举,内心深处总会经受一次仁义文化的洗礼。
说起仁义,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朋友义气,其终极表现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只能算是小仁小义。真正的大仁大义应该是一种高于自我的责任担当,一种超越自我的气节操守。其最高境界表现为:在关键时刻,勇于牺牲自己,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艰难困苦面前不屈服,强敌面前不变节;敢于坚持社会正义,绝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千百年来,受这种仁义文化的长期熏陶,新蔡人民具有了独特的仁义性格。历经苦难,新蔡人民为什么愈挫愈坚,生生不息?僻居河南一遇的新蔡,为什么能够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赢来“辛亥风流冠中原”的美誉?正是因为这种仁义文化的内核,已深深植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血液之中,与时代同步,与日月同辉。
遥想当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僻居河南一隅的新蔡得风气之先,成为辛亥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建立之后10余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新蔡革命志士以觉醒之早、觉悟之众、牺牲之大、影响之深备受社会瞩目,先后涌现出了刘积学、阎铭初、任芝铭、刘积勋、阎子固、刘粹轩、任锐等一大批辛亥革命著名人物。他们为了民族觉醒、国家复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毅然投身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斗争,使新蔡县一度成为豫南辛亥革命的中心,在河南辛亥革命运动中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赢来了“辛亥风流冠中原”的美誉。
早在1905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日本组建同盟会之初,新蔡就有一批深受仁义文化熏陶的读书人心向往之。1906年春,新蔡青年刘积学、阎铭初到日本留学后,与革命党人共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毅然加入同盟会。他们利用暑假回乡机会联络进步人士,宣传革命道理,播撒革命火种,介绍任芝铭、刘积勋、阎子固、刘粹轩等新蔡反清志士秘密加入同盟会。1907年,刘积学接任河南留日学生同盟会支部长,兼任该支部会刊《河南》杂志总编辑,发表了《河南留日学生讨满清政府檄》,陈词激昂,气吞山河。同年秋,同盟会河南省支部在开封成立,公推新蔡人刘粹轩任支部长。在任芝铭、刘积勋等人的大力推动下,新蔡同盟会成员迅速发展到100多人,约占全省同盟会会员人数的一半,单独成立了同盟会新蔡支部,公推任芝铭任支部长。武昌起义前夕,阎子固、刘粹轩、单懋统等新蔡同盟会会员积极组织仁义军、淮上军、豫秦联军等革命武装,不断发动革命起义,给清朝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有力支持了辛亥革命。
百年前的新蔡,仁义文化厚积薄发,一时间英雄辈出,革命先驱们的英勇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任芝铭,这位清末举人本是专心治学之人,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八国联军的入侵,使他对国家前途命运忧虑。孙中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民主革命思想使其受到启迪。1906年,他加入了同盟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他积极参与辛亥革命,矢志救亡图存,反清反袁,响应北伐。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他的二女婿、共产党员孙炳文惨遭杀害,他痛定思痛,从此对国民党失去信任,把革命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共产党。他立志教育救国,捐献家产开办今是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近古稀的任芝铭赴任豫北师管区司令部参议,直接参与抗战。其间,他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大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并亲自送小女儿任均到延安参加革命,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接待。新中国成立后,任芝铭作为民革河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特别关注民众疾苦,3年困难时期,他以90岁高龄,写信给周恩来,如实报告农村饥馑遍野之景,引起中央高度重视。
任芝铭的二女儿任锐,15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习,接受革命思想。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汪精卫、孙炳文等人组织的革命党人暗杀团,密谋刺杀卖国求荣的清政府高官。她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丈夫孙炳文一道探索革命真理,寻求救国道路。孙炳文就义后,任锐带着4个年幼子女颠沛流离,但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抗战爆发后,她组织妇女救护队,在郑州一带救护伤兵。之后,她和女儿孙维世辗转到了延安,母女在马列主义学院一起学习,成为延安佳话。大伙都很尊敬她,喊她“妈妈同志”,连毛泽东给她写信也这样称呼。新中国成立前夕,饱经忧患、历尽艰难的“妈妈同志”积劳成疾,溘然长逝,令人扼腕。
刘粹轩,新蔡县古吕镇西街人,自幼聪明好学,胸怀大志,22岁中举后,立志做“世界第一流人物”,自弃举子学业,设馆授徒,教学相长。1906年,刘粹轩经人举荐出任开封优级师范暨省高等学堂学监,倡导成立河南学会,决心改革河南教育。不久,河南组建同盟会,他首先加入,被推为同盟会河南支部长。他以教学为掩护,宣传革命思想,吸引大批师生向他靠拢,并把他们引导到革命道路上。武昌起义后,刘粹轩潜回开封,召集同仁密商举义,议定“西联秦军据嵩洛,东以淮上为基地收复汝陈,北炸黄河铁桥阻止清军增援,南据武胜关与威武军会师,而后聚集各路义军会攻省城”。他负责西路联络事宜,率部西奔潼关,与张钫所率陕西义军合兵一处,组成秦豫联军,与清军在陕州一带鏖战数月。后清军首领函请议和,刘粹轩自告奋勇,前往敌营联系,不料清军背信弃义,刘粹轩惨遭毒手,死时年方31岁。
阎子固,新蔡县十里铺乡阎湖村人,自幼豪侠尚义,富有胆略,爱打抱不平。1904后,阎子固考入开封武备学堂,在校广结同学,密商革命,事泄被开除学籍。1907年,他在汝南县约同志准备起事被捕,押解回新蔡受审,被任芝铭等率众解逃到东北,转赴日本。辛亥革命那年,他从日本归国,同安徽人张孟介一起组织淮上军,为数5000余人,先后攻克商城、固始等城池,支持、响应了武昌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阎子固赶往上海,他对革命并不灰心,表示:“我要率领淮上5000健儿与袁世凯血战到底!”1913年10月,他受黄兴派遣,自上海回河南,准备组织力量东山再起,不料在火车上被奸细认出,捕送开封。10月6日,他与革命青年杨英彦等29人在开封孝俨寺前英勇就义。任芝铭亲赴开封吊唁,在其就义处赋七绝一首:“帝乡人命贱如麻,冤血三年浸碧沙;我欲招魂魂不至,腥风吹赤半天霞”。
百年辛亥,血沃中原;仁义文化,润泽新蔡。当年由任芝铭等共同发起呈南京国民政府批准修建的“辛亥革命先烈祠”,历经劫难得以幸存,成为新蔡县传承仁义文化、开展历史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2006年,新蔡县政府拨出专款对这一辛亥革命纪念性建筑进行修缮保护,烈士祠原貌得以恢复,大厅门首重新挂上了“辛亥革命烈士纪念祠”扁额,两侧是任芝铭先生所撰挽联:“崇功报德告慰忠魂幸为余生偿宿愿,救亡图存责任在肩未敢死后易初心”。这副挽联是对辛亥英烈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新蔡仁义文化内涵的最好注解。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新蔡县委 新蔡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新蔡县委宣传部
地址:河南省新蔡县人民路东段 邮编:463500 邮箱:jrxc001@163.com 电话:0396--372221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09004946号-1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