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大 中 小】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11-05
1月15日清晨,一阵阵清脆的唢呐声穿透茫茫的白雾,萦绕在新蔡县涧头乡程庄村刘园上空。循着唢呐声,我们走进刘家唢呐第五代传人刘华家的院落里,只见刘华正在教他3岁的孙子刘乐乐学吹唢呐,旁边十多位唢呐艺人正在赶着吃早饭。饭后不到10分钟,刘华家三辆舞台演出车分别驶出院落,分赴3个不同演出点,被人家请去为婚嫁助兴。
就是这么一个不足80口人的小村,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唢呐艺人和唢呐之家。村里所有3岁以上的儿童一直延续着老辈的规矩,在上学前即已开始接触唢呐,这叫练童子功。也就是这个小村,历经风风雨雨200多年的日子和七代传人的坚守和执着,唢呐在这片黄土地上已扎下不朽的根基,也使“刘家唢呐”这个品牌叫响河南、安徽、山东、山西等省。
刘华说,清朝道光年间,他的老太爷刘金声、刘金河兄弟二人带着全家4口人,从山东枣庄一带逃荒卖艺到新蔡。后来,刘金河在涧头乡东头买下了48亩薄地作为容身定居之地,刘家从此家业兴起,代代相传,形成了现在的刘园唢呐专业村。
第三代传人刘永宽6岁便爱上“老辈”这一行,在父亲刘金河的精心传授下,他又博采众长,将单一的唢呐演奏首次加进了笙、竹笛和打击乐器,极大地丰富了唢呐演奏的表现力。由于技艺高超,被当地群众誉为“唢呐大王”。
刘家唢呐第四代传人刘登丰9岁跟着父亲刘永宽从艺。他全面继承了祖传唢呐、笙、闷子、把攥、三眼孔等乐器的演奏技艺,并把现代的演奏技巧用于演奏之中,将新蔡民歌改编成唢呐曲,如《十二个月调情》、《小放牛》、《送郎》、《路引子》等。刘登丰后又把技艺传授给他的6个儿女,后辈们不但能吹奏乐器,而且还会修理制作笙、竹笛、箫等。其中,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刘振斌最有天赋。他不仅会吹唢呐,还学会了简谱和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将传承下来的《二黄帽》、《凡乙调》、《《铙子戏》、《路引子》等原始曲牌曲目完整地刻录下来,并收录于《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南新蔡卷》。目前刘家唢呐仍保留的独奏曲、二重奏、吹打乐有《云里游》、《小开门》、《迎春曲》、《百鸟朝凤》、《一枝花》等。
现在的刘园村每家就是一个唢呐班(团),他们可以相互随时搭配。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他们又将古老的唢呐加进了现代的音乐元素,用上了架子鼓、电子琴、大喇叭、吉他、功放机等,而且也拥有了演出舞台。当地民众除婚嫁、生子、建宅、乔迁等喜庆外,凡新春开市、新业开张、新船下水、破土动工等均举行不同形式的喜庆活动,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刘家唢呐前去助兴。
“他们就是那样鼓起腮帮,将一杆唢呐举向天空,几节细细的竹管,一排整齐的洞眼,十根手指有节奏地排成序列,起起落落,竹管里流出音节不一的乐符。”唢呐伴着小村人走过春夏秋冬,抑扬顿挫的唢呐声在小村人心底已深深扎下根。小村唢呐是一种文化底蕴,它更会永远深藏在小村人的心灵深处,绽放成一朵最美丽的花。
[关闭窗口]
主办:中共新蔡县委 新蔡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新蔡县委宣传部
地址:河南省新蔡县人民路东段 邮编:463500 邮箱:jrxc001@163.com 电话:0396--3722215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09004946号-1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